新型城镇化网 > 地方 > > 浏览文章

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焕发新光彩

来源:人民日报 作者:裴晓军摄 日期:2025/10/28 08:38:36
  晋中风物 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。  裴晓军摄" style="margin: 0px; padding: 0px; -webkit-tap-highlight-color: transpa

  晋中风物
  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王家大院。
  裴晓军摄

  晋中风物
 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乔家大院。

  晋中风物
 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张壁古堡建筑上的琉璃构件。

  文艺韵味
  晋剧《大登殿》表演现场。
  徐佳铭摄

  文艺韵味
  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举行的高跷表演现场。
  刘 勇摄

  文艺韵味
  在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举行的左权小花戏演出现场。
  杨 洋摄

  文艺韵味
  晋中民间社火表演,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看。
  张浩亮摄

  技艺传承
  山西省晋中市左权县,非遗传承人在剪纸。
  张文军摄

  技艺传承
  游客在参观晋派砖雕。
  孙泰雁摄

  乡土味道
  山西省晋中市祁县名菜“八碗八碟”,是体现晋商饮食文化的传统美食。

  乡土味道
  山西传统美食花馍,别称面花、面塑。

  乡土味道
  手艺人在酿制老陈醋。
 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山西省晋中市文化和旅游局提供

  

全域保护 融合发展

本报记者 郑洋洋

  2025年6月,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晋中市、太原市、吕梁市19个县(区、市)全域成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。

 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以“一带(农耕文化带)、一廊(晋商文化走廊)、一区(方言文艺区)、一圈(节庆文化圈)”为特色。在这里,瓦罐中酿制的醋与酒历久弥香,晋商古道上传颂着诚信为本的精神,母亲的手指一捻便是栩栩如生的花馍……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地民众生活紧密相连,凝聚着不同时代的智慧、审美和情感。

  保护区建设坚持以“人”为核心,以整体性、活态化保护为宗旨,对孕育非遗的文化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维系,同时积极探索“非遗+旅游”“非遗+产业”“非遗+乡村全面振兴”等融合发展路径。随着保护区各项工作的推进,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、活态多样的非遗项目与绿色美丽的生态环境和谐共存,共同构成多元复合的晋中文化生态,焕发出新光彩。

  

  链接

  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区包含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3项,省市县三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741项,世界文化遗产1处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6处,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,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4个,国家级传统村落110个,国家森林公园6处,国家湿地公园6处,国家地质公园1处,国家自然保护区1处,省级各类自然遗产33处。

 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10月28日 13 版)

责编: 文墨
TAGS:

免责声明:

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,与立场无关,我们力求信息真实、准确,但文章、所示信息、提及内容仅供参考,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、及时性、有效性等,不构成任何建议,据此操作风险自担。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,已标注作者及来源,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,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2096-2290
期刊试读
新型城镇化

往期期刊

边栏-右边
边栏2-右边
边栏3-右边

郑重声明:新型城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,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,风险自担,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

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,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,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!

Copyright @ 2019 新型城镇化网 版权所有

京ICP备19039932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