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型城镇化网 > 法治 > 浏览文章

共建共治共享: 乌达区推动“枫桥经验”落地生根

来源:新型城镇化网 作者: 张峰 李光美 日期:2025/11/10 14:10:08
近年来,内蒙古自治区乌达区深刻把握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核心内涵,围绕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目标,创新构建党政主导、社会协同、群众参与的治理共同体,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9%,群众安全

近年来,内蒙古自治区乌达区深刻把握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核心内涵,围绕“矛盾不上交、平安不出事、服务不缺位”目标,创新构建党政主导、社会协同、群众参与的治理共同体,实现矛盾纠纷化解率提升至99%,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提高。

强化党建引领,夯实治理根基。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根本原则。通过构建“区—镇(街道)—村(社区)—网格”四级党组织联动体系,推动党建与治理深度融合。吸纳辖区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参与党建联席会议,实现组织共建、要事共商。创新党员下沉机制,组织在职党员常态化参与矛盾排查、民生服务,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。同步搭建智慧党建平台,形成“群众需求线上提、党员服务线下办”的全链条响应机制。

健全多元协同,激活源头治理。构建“预防—调解—化解”全链条治理体系是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核心逻辑。建立三级调解网络,在区级层面设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,镇(街道)层面培育特色调解品牌,村(社区)层面发动乡贤、法律明白人等社会力量,形成“专业调解+群众自治”的协同格局。深化“预测走在预防前、预防走在调解前”的前瞻性工作法,依托矛盾纠纷热力图动态监测风险,对征地拆迁、劳资纠纷等高频矛盾实施分级预警。创新“流动办公桌”等载体,通过“板凳会”“茶话会”等柔性方式化解矛盾,推动纠纷解决从“被动应对”转向“主动创稳”。

激发群众自治,培育治理共同体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是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生命力源泉。创新工作方法,在社区公共空间打造“议事厅”,通过“提事—议事—决事—督事—评事”五步流程推动民生实事落地。建立积分制度,将矛盾调解、志愿服务等行为纳入积分体系,形成“共建—共治—共享”良性循环。培育“老奶奶帮帮团”“邻里理事长”等自治组织,发展舞蹈调解队、书画普法社等文化治理载体,以群众智慧破解治理难题。

          张峰   李光美 乌达区政法委供稿

责编: 李红
TAGS:

免责声明:

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,与立场无关,我们力求信息真实、准确,但文章、所示信息、提及内容仅供参考,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、及时性、有效性等,不构成任何建议,据此操作风险自担。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,已标注作者及来源,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,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2096-2290
期刊试读
新型城镇化

往期期刊

边栏-右边
边栏2-右边
边栏3-右边

郑重声明:新型城镇化网仅提供信息刊登转载功能,所载文章、数据仅供参考,用户需独立做出投资决策,风险自担,投资有风险,选择需谨慎

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或者来源机构所有,如果有涉及任何版权方面的问题,请与及时与我们联系!

Copyright @ 2019 新型城镇化网 版权所有

京ICP备19039932号-3